中国陶瓷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明,距今约有一万余年的历史。从新石器时代早期,陶器便出现了,而后历代各具风格、多姿多彩的陶瓷产品更是层出不穷,美不胜收,是科学技术、经济、文化、艺术相结合的产物,其中最有代表的是唐代的越窑青瓷、邢窑白瓷、唐三彩;宋代的汝瓷、官瓷、哥瓷、钧瓷和定瓷等五大名窑以及元代景德镇官窑的青花瓷。
烧成陶瓷制品的关键设备就是窑炉,也被称之为"火"的艺术。一个优质的窑炉,不仅将"土"(各种陶瓷原料和耐火材料)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,更是将"火"(高温气流)的利用提升到了艺术的层次,是人们使用"土"与"火"以来所有劳动智慧的结晶。
作为专业的窑炉设计、施工、服务企业的一员,从事窑炉工作二十余年,对窑炉有着一些特别的感情和理解,希望通过一些生活经验来解释窑炉技术中一系列的基础知识,与各位同仁分享其中"火"的乐趣。
之一:垂直气流法则
--解决温差的好帮手
生活中,煤气灶和打火机的火焰、高压锅的水蒸气、烟囱冒烟等等,都揭示了一个基本的物理现象,即温度较高的气流自然向上流动,温度低的气流则自然向下流动。因此人们夏天开冷气时,风口向上,这样才能使房间尽快的冷下来;而冬天则相反,风口向下,暖气就能迅速的充满整个房间。根据这一特性,人们总结出了垂直气流法则,即在垂直通道内,热气体应当自上而下流动,冷气体应当自下而上流动才能使气流温度均匀分布,这也成为窑炉设计和使用的基本原则之一。
在窑内,受燃料燃烧、电加热和高温气流自然上升的影响,温度总是不均匀的,即存在温差。而各类产品的烧成,都不同程度的要求窑内温差尽量小,以求不同位置的制品或制品的不同部位都能快速均匀的加热,达到提高产量、质量、降低能耗的目的。因此,单排燃烧器的窑炉,燃烧器总是布置在下面,合理提高下部温度,弥补因为气流自然流动造成的温差;而双排燃烧器的窑炉,下部的燃烧器也绝对比上部的多。特别是倒焰窑,燃烧器全部布置在下部,高温烟气产生后自动上升,再返下来由底部的排烟口抽出,形成烟气倒流(正所谓"倒焰"),从而减少窑内的温差,这正是倒焰窑之所以长期得到应用的根本原因。
而在隧道窑和辊道窑中,排烟预热段下部设置排烟口,上部则喷入稍低于窑内温度的气流形成搅拌风系统,是解决气流自然流动导致的上部温度偏高问题的主要方法。另外,在产品码装过程中,合理的降低窑炉高度、上部产品码装稍密或者下部产品稍稀、合理设置上部挡火闸板都可以有效降低窑内温差。
总而言之,不管哪种方法,人们解决温差问题,都是利用了垂直气流法则,通过合理降低窑炉上部温度或者提高下部温度来实现的。也因如此,垂直气流法则成为我们解决温差问题的最好帮手。
文章作者:黄冈市华窑科研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吴风玉